仿生电子器件开启类脑计算新时代
来源:传感器之家 发布时间:2025-07-08 09:01:41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机构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类脑功能的有机神经纤维晶体管,这项创新技术有望重塑未来人工智能硬件的发展方向。这种新型电子器件通过模拟生物神经元和突触的工作原理,实现了接近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
传统计算机采用冯·诺依曼架构,其数据处理和存储分离的设计导致能效较低。而韩国团队开发的有机神经纤维晶体管通过半导体通道与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传递电信号,完美复现了生物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机制。实验数据显示,这种器件不仅能传输神经电脉冲,还能实现突触可塑性等关键神经功能,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类脑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在功能性验证方面,研究人员构建了包含100个突触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测试,该系统经过训练后达到了88.9%的准确率。这一成果表明,基于有机神经纤维晶体管的计算架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系统在运行时的能耗仅为传统人工智能芯片的百分之一,展现出显著的能效优势。
有机材料的选择是该技术的另一大亮点。相比传统的硅基器件,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人员通过精密控制分子排列,使纤维晶体管既保持稳定的电学性能,又具备类似生物组织的机械特性。这种特性使得未来可能开发出可与生物神经系统直接对接的电子器件,为人机融合开辟新的可能性。
从技术前景来看,这项突破将推动人工智能硬件向更高层次发展。现有的深度学习系统虽然在特定任务上表现优异,但能耗巨大且缺乏适应性。而基于有机神经纤维晶体管的计算系统有望实现类似人脑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保持极低的功耗。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提升器件的集成密度,目标是构建包含上百万突触的大规模神经网络。
这项研究成果代表了神经形态工程学的重要进展。它不仅为开发节能高效的类脑计算机提供了关键器件,也为理解生物智能的运行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随着材料科学和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有机神经形态器件或将成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组件,推动计算技术向更加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新兴领域,韩国科学家的这项创新无疑树立了重要的技术标杆。
仿生电子器件开启类脑计算新时代
- 上一篇:全球芯片代工产业迈入千亿美元时代
- 下一篇: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