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光学新突破:压电MEMS微镜赋能动态光束操控
来源:传感器之家 发布时间:2025-07-08 10:08:30南丹麦大学纳米光学中心的研究团队近日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成功将压电MEMS微镜与光学超表面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动态光束操控能力的创新光学平台。这项研究为激光雷达、光学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标志着动态光学超表面技术迈入新阶段。
光学超表面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这种由亚波长纳米结构组成的平面阵列能够精确调控光波的相位和振幅。然而传统光学超表面多为静态设计,其光学特性在制造完成后即固定不变,难以满足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需求。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压电MEMS微镜作为可移动背反射器,与基于间隙表面等离子体的光学超表面相结合,实现了高效、宽带、快速的二维波前动态调控。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传统光学超表面拆分为两个独立组件——包含金属纳米砖的超表面层和可移动的MEMS微镜背反射器。这种分离式设计既保留了光学超表面的波前调控能力,又通过压电MEMS微镜的精确位移实现了动态调谐。实验数据显示,该系统在800纳米工作波长下,对不同偏振光的一级衍射效率达到40%以上,光束聚焦效率超过50%,响应时间仅为亚毫秒级。
从制造工艺看,这项技术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光学超表面采用标准的电子束光刻和薄膜沉积工艺制备,而压电MEMS微镜则基于成熟的半导体制造流程。研究人员特别优化了组装工艺,通过精密测量选择最佳结合区域,确保MEMS微镜与超表面保持精确平行。这种模块化设计思路降低了制造复杂度,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比现有动态光学超表面方案,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液晶方案受限于偏振操作,相变材料响应速度较慢,而二维材料方案则存在调制效率低的问题。南丹麦大学的研究通过机械调谐方式,实现了高效率、快速响应的动态调控,同时保持了器件的小型化和低功耗特性。压电驱动仅需低工作电压,使系统整体能耗维持在较低水平。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激光雷达领域,动态光束操控能力可以提升扫描效率和分辨率;在光学通信中,可实现快速的光束指向和跟踪;在显示技术方面,为动态全息显示提供了新可能。研究团队指出,通过优化压电MEMS微镜设计,系统响应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至兆赫兹范围,这将进一步拓展其在高速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这项研究代表了光学超表面与微机电系统融合的前沿方向。将纳米光子学与微纳机电技术相结合,为解决动态光学调控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完善,这种MEMS-光学超表面平台有望催生新一代智能光学器件,推动自适应光学系统向更小型化、更高性能方向发展。
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基础科学创新的价值,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光学超表面设计与MEMS工艺的协同优化,为未来智能光学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这种动态光束操控平台或将成为下一代光学系统的关键组件,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光学新突破:压电MEMS微镜赋能动态光束操控
- 上一篇:电信业云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 下一篇:光学干涉技术革新拼接镜面边缘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