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品牌:
当前位置:传感器之家>>热点专题>>

西安光机所成功研发海洋生物化学原位传感器,实现南海区域海试

导读 10月7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传来喜讯,该所研究员吴国俊牵头的团队成功研制出多类海洋生物化学原位传感器,并在南海区域顺利完成海试。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首次通过水下滑翔机搭载自研传感器的方式获取深海生物化学剖面数据,是我国海洋观测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该团队在研究中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环境因素对参数观测的影响、传感器长期漂移问题以及深海光学探头的高集成度封装等。这些传感器的成功研制,

10月7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传来喜讯,该所研究员吴国俊牵头的团队成功研制出多类海洋生物化学原位传感器,并在南海区域顺利完成海试。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首次通过水下滑翔机搭载自研传感器的方式获取深海生物化学剖面数据,是我国海洋观测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

该团队在研究中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环境因素对参数观测的影响、传感器长期漂移问题以及深海光学探头的高集成度封装等。这些传感器的成功研制,实现了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生物化学剖面参数获取,填补了我国可移动观测的海洋生物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空白。

吴国俊研究员表示,这些传感器的成功研发,对于提升我国海洋自主观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下滑翔机搭载传感器,可以同时满足多学科、多参数同步进行海洋观测,以及多过程、多界面、多尺度综合观测的需求。

此次海试的传感器包括硝酸盐、叶绿素、多环芳烃、溶解氧、下行辐照度等,为海洋碳汇等关键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其中,叶绿素观测数据可用于计算上层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硝酸盐与光照观测数据是海洋生物泵的关键限制参数,溶解氧观测数据可用于分析弱光层的颗粒物再矿化过程。

此次海试的结果显示,部分传感器的移动观测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并且团队突破的多项关键技术具有通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为推动我国海洋高端传感器的产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该团队将继续在海洋观测网传感技术领域进行攻关,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实时监测”、“厘清海洋碳汇格局与增汇潜力”等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TAGS:
原标题:

西安光机所成功研发海洋生物化学原位传感器,实现南海区域海试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TAGS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