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晶片制造的技术难点与突破
来源:传感器之家 发布时间:2025-03-13 08:24:08碳化硅晶片作为一种高科技材料,其制造过程极为复杂,技术难度极高。晶体生长条件苛刻,需要高温高压环境,生长速度缓慢,产能有限,质量不稳定。此外碳化硅属于硬脆材料,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切割难度大,研磨精度难以控制。
首先,碳化硅晶体的生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其化学键十分稳定,生产的技术门槛非常高。晶锭生长过程中需要高温(~2600℃)和高压(>350MPa)的条件,同时生长速度缓慢,受到晶片生长炉尺寸的限制,晶锭尺寸也受到束缚。
其次,高质量的碳化硅晶片生产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关。其中晶体中的微管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旦出现像头发丝几十分之一细的管状孔洞(微管),整个晶体就会不合格。由于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极高,无法进行人工干预,因此整个生长过程如同“蒙眼绣花”,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很多。
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碳化硅晶片,国内企业不断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其中扩晶技术是从2英寸到6英寸晶片的关键。由于大的晶片可以制作更多的芯片,因此扩大晶片尺寸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缺陷,因此扩晶技术的成功实现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除了晶体生长,晶片的切割和抛光也是生产碳化硅晶片的两大关键技术。晶片的粗糙度要求极高,需要达到表面起伏小于0.1纳米的标准。国内现在采用化学和机械联合抛光的方式进行处理。此外晶片的切割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使用很多根直径仅0.18微米的金刚石线进行切割。
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国内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例如通过改进抛光技术,将切完的晶片厚度从原来的700-800微米降至约550微米,只需磨掉约50微米,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些技术突破为解决碳化硅晶片制造的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